•  
    當前位置:首頁>陽光檢務>理論研究
    不能因案件“小”而降低證明標準
    時間:2022-10-24  作者:曹穎頻?熊妮娜?鄭鴻燕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
      【案情介紹】

    2019年11月10日6時許,時某在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某快餐店工作時,其放在收銀臺處一部價值1722元的手機被盜。同日17時許,時某報案,民警經偵查發現一男子在該快餐店盜竊手機后進入附近一網吧,使用付某的身份信息上網。2020年5月8日,付某被抓獲,次日被取保候審。付某在公安機關表示認罪認罰,且對被害人進行了賠償。2020年6月15日,案件被移送至綿陽市涪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檢察履職】

    第一,保障權利,細致審查。

    為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權,檢察官向付某說明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法律后果;告知其享有獲得辯護律師辯護或者值班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權利;告知輕罪案件雖然刑罰較輕,但仍會在個人檔案中有記錄,對其有不利影響。隨后幾天,付某多次來電咨詢,檢察官從情、理、法的角度,講解刑事案件的性質、檢察機關公訴和法律監督職能等。

    在此基礎上,檢察官重點審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向付某核實其是否充分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是否充分了解所認之罪的性質及由此可能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偵查機關是否存在違法取證等情況。在此過程中,檢察官發現付某的反應存在異常。檢察機關迅速安排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付某表示,因為不清楚被定罪的后果,當偵查人員告知“事情不嚴重,賠錢就可以回家,否則將被關押”時,他才“供述”了盜竊經過,編造了“銷贓”過程。

    檢察官認真審查偵查機關移送的案卷材料,發現除付某的有罪供述外,其他證據的證明力較弱,且有諸多疑點。為此,涪城區檢察院啟動偵查活動監督程序。

    第二,主動調查,查明真相。

    為查明案件事實,圍繞證明付某是否有罪、偵查機關取證合法性等問題,檢察機關主動調查核實。檢察官仔細審查付某的辯解內容,根據生活、出行以及消費方式,要求付某提供其活動軌跡的證據或線索。檢察官在其手機內發現有共享單車騎行數據,并找到了案發當日和前一日其在眉山市的騎行記錄。隨后,檢察官到眉山市調查核實,了解付某的生活信息、活動軌跡,發現付某案發前后一直在眉山市生活、工作。

    為此,檢察機關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提出了17項補充偵查事項。通過補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在綿陽結束上網的時間,與付某在眉山與同事通話的時間,間隔僅1小時。綿陽與眉山兩地相距200多公里,付某當月沒有公共交通出行記錄,他也不可能當天在1小時內駕車從綿陽到達眉山。同時查明,付某于2016年、2018年因身份證丟失,補辦過兩次。

    至此,辦案人員查明了真相:2019年11月10日,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到網吧上網至中午。而付某于案發前后均在眉山市,不具備作案時間,沒有實施盜竊行為。因付某曾在綿陽上學期間丟失過身份證,犯罪嫌疑人使用付某的身份信息登記上網,偵查人員由此錯誤鎖定了付某。

    第三,正確處理,建立機制。

    查明真相后,檢察機關以無犯罪事實為由,對付某作出法定不起訴決定,監督公安機關撤銷取保候審,發放賠償款,對時某手機被盜案重新偵查,并向公安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同時,檢察機關出臺了認罪認罰案件證據細節審查制度,涵蓋引導取證、證據開示、訴訟監督等內容,推進認罪認罰案件風險全域化管控,構建認罪認罰案件防錯機制。

    【典型意義】

    第一,案件有分殊,證明標準無區別。所謂的“大案小案”“繁案簡案”,只是涉案標的、辦案模式等不同,但在證明標準上不應有區別。對于小案的審查辦理也要“求極致”,不能因為案件“小”、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而放松對全案證據的審查,降低證明標準。

    第二,全面用心審查,確保認罪認罰自愿真實。認罪認罰的本質在于“自愿”。面對一份有罪供述,檢察機關要仔細審查以下內容:辦案人員是否充分告知和保障案件當事人合法權利;犯罪嫌疑人是否正確理解認罪認罰的法律后果;取證過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言詞證據能否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要結合事實、證據和律師意見,綜合審查判斷,以確保認罪認罰自愿性,保證有罪供述的真實性。

    第三,延伸辦案觸角,保障案件質效。在審查案件時,檢察機關采用主動調查核實的方式,依法收集證據,查明事實,并與引導偵查機關補充偵查的方式相結合,推動全面提升執法和司法辦案水平和效率。

    (本報記者曹穎頻?通訊員熊妮娜?鄭鴻燕)

    友情鏈接
    廣西各地市檢察院
    門  戶  網  站
    南寧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欽州市
    貴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賀州市
    河池市
    來賓市
    崇左市
    寧鐵分院

    本網網頁設計、圖標、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摘編或建立鏡像,禁止作為任何商業用途的使用。
    版權所有: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翔路3號   聯系我們:gxjcw612@163.com
    廣西檢察網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0217144-1號    技術支持:正義網  本站已支持IPv6網絡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
    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
    警警
    廣西網警虛擬崗亭
    察察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954號
    tube8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