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提讀
◎如果出現對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存在爭議、相關線索需深挖或合并處理、事實查明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等情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應當對解決問題可能需要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及時匯報,提請召開聯席會議,組織相關人員共同會商、研判,集合眾人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證據共享、取證共商有利于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和深入挖掘,打贏攻堅配合仗。這就需要建立涉案卷宗全面、全程、同步共享機制,及時提出和聽取取證意見,做好預判和提前應對。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是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類型之一,在當前推進檢察一體化建設的背景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檢察一體化亟待深化落實。如何從理念更新、機制建設、后續保障等方面做好這項工作,筆者談幾點建議。
一、理念更新,跟上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新要求
檢察一體化是檢察機關履行檢察監督職能的指導原則,也是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和取得較好司法效果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最大化利用檢察資源、形成檢察監督合力、完善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提升檢察機關辦案能力整體水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檢察一體化,要在檢察一體化理念指導和統領下開展工作。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業務要突破發展瓶頸,必須樹立檢察一體化的工作理念,打破部門利益局限,摒棄就事論事、零敲碎打的單向度思維定式,助力工作更高質量發展。
二、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供協調運轉的保障
(一)建立線索移送管理機制。建立規范的線索移送及管理機制,有利于從源頭上解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源不充分、線索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一方面,建立及時暢通的線索移送機制及規范的反饋機制。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可以建立以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為線索聚集地、相關職能部門協作配合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移送機制和有移送必有反饋的工作機制。一是充分發揮案件管理部門作用,對照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常見罪名清單,對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及時提示案件承辦人和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二是其他部門在受理案件時,及時將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轉交給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接受行政機關咨詢或受理行政機關轉交線索時,發現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將線索轉交刑事檢察部門。三是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建立線索管理臺賬,指定辦案檢察官專門負責,在七日內向移送部門書面反饋線索核查的初步意見,同時將案件后續辦理情況及時書面反饋給移送部門。
另一方面,建立線索會商、研判機制。如果出現對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存在爭議、相關線索需深挖或合并處理、事實查明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等情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應當對解決問題可能需要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及時匯報,提請召開聯席會議,組織相關人員共同會商、研判,集合眾人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二)建立辦案有效協調機制。線索移送為及時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提供了契機,而案件的后續辦理過程中,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各部門充分協調配合。
其一,案件進展協調配合機制。刑事部分與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整體辦案質效的重要體現之一,是案件辦理有效協同共進。辦理刑事案件,除需要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相應犯罪行為之外,還需要證明犯罪行為達到一定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往往以犯罪行為實際造成的犯罪后果作為考量,而罪量的偵查需要借助專業鑒定機構。上述犯罪事實的查明,既是刑事檢察部門必須引導公安機關完成的偵查工作,也是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事實基礎和證據基礎。與此同時,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既要完成必要的調查,包括公益損失金、修復成本、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等,還要履行訴前公告程序等。因此,兩部門存在辦案任務及進度、辦案時限不能完全同步的問題,需要協調處理。雙方應當及時溝通,互相知悉對方正在開展的工作、進展及狀況,特別是需要彼此配合完成的工作。另外,有問題要盡早發現和提出,共同研判和解決。
其二,案件證據共享、取證共商機制。證據共享、取證共商有利于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和深入挖掘,打贏攻堅配合仗。一是建立涉案卷宗全面、全程、同步共享機制。不僅是對移送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的卷宗共享,對偵查中形成的其他證據,包括退回補充偵查、自行補充偵查中形成的證據材料,也要及時掃描入辦案系統電子卷宗,實現卷宗的實時共享。二是做好取證意見提出和聽取工作。刑事檢察部門在提前介入偵查、作出是否批準逮捕決定、擬退回補充偵查時,可根據需要或受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申請,聽取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對偵查取證的意見(主要是公益受損證據收集方面的意見),并在文書中一并列明。三是做好預判和提前應對工作。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應當在全面把握案件的基礎上,提示刑事檢察部門對部分案件事實及證據提前預判和及時查明,促進雙方共同研判,爭取最有力的取證時機。
其三,認罪認罰與公益訴訟賠償協調機制。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要充分、反復宣傳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加強釋法說理,促使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并將恢復受損公共利益、修復社會關系等情況作為從寬處理的重要考量因素。這種從寬既體現在主刑刑期長短及執行方式上,也體現在附加刑上,還可以體現在訴前是否逮捕、是否變更強制措施上。既要讓犯罪嫌疑人看到認罪認罰的“紅利”,盡早認罪認罰,也要促進公益訴訟檢察獲得更佳效果。
其四,指控協調機制。在對違法事實的指控上,刑事公訴與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基本一致,只是在訴求上有所區別。一方面,在部分刑事案件中,存在“一行侵犯多種法益”情形,根據想象競合原則只能擇一重罪處理,但這并不影響未被追訴行為所侵犯權益主體進行民事維權,也不影響提起公益訴訟。另一方面,對于特殊情形,即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既涉嫌犯罪又侵犯其他法益(但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公益訴訟該如何提出值得深思。筆者認為,這種情形下,為提高辦案效率,可以在刑事公訴基礎上就犯罪行為和其他侵權損害一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刑事起訴書將犯罪行為造成的直接犯罪后果和侵權結果一并陳述,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提供事實基礎。同時,將其他侵權結果作為酌情加重量刑的因素,體現犯罪實際造成的危害,督促犯罪嫌疑人全面、真誠履行賠償或恢復原狀責任。對于上述情況,兩個部門在起訴前應做好充分溝通,統一工作思路,防止出現指控失衡。
其五,庭審協調配合機制。在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背景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辦案質效如何,會直接體現在庭審中。因此,要加強庭審配合,在庭前會議、庭審預案制定、申請專家證人出庭作證、證據充分展示及說明闡述、質證答辯、綜合答辯、庭審突發情況應對等方面,依法做好配合、補位工作,共同履行好出庭職責,提升庭審整體效果。
其六,抗訴及上訴協調機制。對于法院判決,各承辦檢察官應當充分認真審查,從事實認定、證據采信、量刑、審判程序、民事判決事項及款項金額等方面,共同進行綜合研判和分頭匯報。對需要提起抗訴或上訴的,依法提起,維護司法公正。
三、建立科學管理與有效激勵機制
梳理制定罪名清單和建立案例庫。案例的借鑒參考作用不容忽視,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應該梳理制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相關罪名清單,建立典型案例庫、指導性案例索引,加強學習研究和使用。對于根據清單應當移送而未移送的線索,要求書面說明理由。
建立動態跟蹤及責任落實機制。針對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線索,檢察機關應當定期跟蹤,通報初查、核實、立案、調查、起訴、判決等進展,并統籌調度全院資源推進案件辦理,解決案件中需要領導協調的重大問題。對跟蹤督辦情況,及時落實檢察官的主辦責任。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工作出現重大問題的,依法啟動責任追究程序。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科學合理地設置加分項,有效激發內生動力。同時,在以業務條塊為主的考核激勵基礎上,整合相關檢察業務內容,對檢察辦案進行綜合考核,以此強化不同檢察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