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茅仲華代表自治區檢察院報告我區檢察機關開展檢察建議工作情況。
報告指出,全區檢察機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緊緊圍繞建設壯美廣西“1+1+4+3+N”目標任務體系,充分發揮檢察建議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2019年至2022年6月,全區檢察機關制發各類檢察建議14669件,數量逐年大幅上升。通過制發檢察建議辦結的公益訴訟和民事行政案件中,有9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3件獲評全國檢察機關精品案例。
——從講政治的高度謀劃和開展檢察建議工作,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下推進檢察建議工作,推動構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各方參與、司法保障”的檢察建議工作格局;堅持把依法能動履職融入檢察建議工作,在司法辦案中及時發現社會治理深層次問題,以檢察建議推進訴源治理,實現治罪與治理、治標與治本并重,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堅持在推進檢察建議工作中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督促建立完善檢察建議整改落實、加強行業領域監管等制度機制,助推有關部門更好履職,共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以檢察建議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尤其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制發涉疫情防控檢察建議113件,推動堵塞防疫漏洞,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檢察擔當;出臺服務營商環境27條措施,對發揮檢察建議助推作用提出明確要求;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突出問題,制發檢察建議4208件,助力美麗廣西建設;依法嚴厲打擊破壞鄉村穩定等犯罪的同時,制發檢察建議,促進完善鄉村治安防控體系和村民議事協商、村務公開監督機制,助力法治鄉村建設。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部署開展“保耕地 護農業”專項監督活動,辦理相關案件197件,制發檢察建議103件,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以檢察建議推動源頭治理,積極投入更高水平平安廣西建設。對破壞市場秩序等突出問題,制發檢察建議346件,推動健全完善監管制度機制,不斷推進掃黑除惡長效常治;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針對“兩卡”泛濫及網絡犯罪等突出問題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職能部門強化賬戶監管,切斷“兩卡”販賣通道,從源頭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和網絡傳銷犯罪;聯合自治區教育廳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全區檢察機關與教育部門溝通聯系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制發檢察建議314件,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不夠、性侵案件多發、學生欺凌及校園周邊安全、“三類場所”違規接納容留未成年人等社會關心關注問題制發檢察建議,將司法保護融入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和政府保護,形成保護合力。
——以檢察建議監督糾正執法司法突出問題,深入推進法治廣西建設。強化刑事訴訟監督中的檢察建議運用,依法監督糾正“兩有一壓”、定罪量刑不當和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等問題。加強民事訴訟監督,針對民事審判活動中程序違法情形提出檢察建議獲采納776件,依托檢察建議監督支持法院依法執行,監督糾正虛假訴訟。加強對行政裁判結果、行政審判違法和行政執行監督,提出檢察建議獲采納1307件。開展“加強行政檢察監督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制發檢察建議142件,促進案結事了政和。
——以檢察建議促進依法行政,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緊盯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隱患的民生問題,開展“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和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制發公益訴訟檢察建議737件,整改率為100%;注重弱勢群體公益保護,在今年開展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結合辦案制發檢察建議,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持續開展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公益訴訟檢察監督,三年來共制發檢察建議446件;開展邊境涉國防和軍事利益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制發涉及邊境軍事設施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建議32件;加強與退役軍人事務、文物保護、生態環境、民政等部門溝通協作,強化協同保護共識,制發檢察建議367件,督促治理英烈紀念設施(場所)1127處,推動投入維護治理資金1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