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下午,自治區檢察院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廣州專員辦、自治區林業局舉行座談會,圍繞檢察機關與林業部門建立協作配合工作機制進行深入座談,并達成進一步共識。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農中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廣州專員辦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王琴芳,自治區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政康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檢察機關與林業部門分別通報了今年以來涉林公益訴訟辦案情況、林業部門林業執法情況。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農中校表示,保護廣西豐厚的林業資源,守護廣西的生態優勢,是檢察機關與林業部門的共同責任,并就完善協作配合機制提出四個方面意見建議:一是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通過辦案切實將協作配合機制轉化為治理效能;二是實化細化協作配合機制,建立健全協作渠道與平臺特別是案件線索移送機制,推動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三是探索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跨區域辦案模式,著力解決公益訴訟辦案瓶頸問題,努力化解辦案阻力;四是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探索務實有效的生態修復補償機制,真正修復受損生態。
上述建議得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廣州專員辦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王琴芳,自治區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政康的贊同,希望以檢察機關與林業部門建立協作配合機制為契機,努力將雙方全方位的協作配合推向深入,共同保護好廣西的“青山綠水”。
檢察機關與林業部門建立協作配合機制,是著力凝聚守護公益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大格局的現實舉措,也是深化實化《關于加強全區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的具體措施,對推動公益訴訟檢察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全面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背/景/資/料
今年以來,廣西檢察機關辦理涉林公益訴訟案件基本情況:
一、始終緊盯非法占用林地、破壞林業資源等涉林公益突出問題,持續保持辦案力度,促進及時修復受損公益。非法占用林地、破壞林業資源等,始終是涉林公益訴訟案件多發領域、多發問題,檢察機關聚焦涉林公益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積極履行職責,不斷加大辦案力度,督促及時修復受損公益。今年以來辦理非法占用林地、破壞林業資源公益訴訟案件32件,占涉林公益訴訟案件的50%,通過辦案督促挽回生態公益林137.9畝,治理被污染林地7畝,受損涉林公益得到及時恢復。同時,注重通過辦案促進林業領域治理科學化、合理化。南寧市武鳴區檢察院在辦理多個石場因礦山除險落石壓占未辦理林地占用手續的公益林案中,主動與轄區林業部門溝通研商,共同推動5公頃以下落石壓占由轄區林業局做臨時占用審批的審批權調整,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和科學化水平,全區類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圍繞疫情防控大局,加強與林業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保護野生動物的有效合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檢察機關聚焦源頭治理,促進行政監管,著力以系統治理阻隔野生動物引發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各地檢察機關開展非法養殖野生動物領域公益訴訟檢察過程中,第一時間將重要案件線索通報行政機關,主動與包括林業部門在內的行政主管部門磋商溝通,有針對性地提出行業治理檢察建議,形成與行政機關高效互動,促進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整治,著力從源頭上切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風險的工作格局。河池市金城江區檢察院發現某小區住戶在未辦理《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的情況下,非法飼養竹鼠、鷓鴣、竹雞等野生動物后,當即啟動公益訴訟應急磋商機制,與行政機關召開圓桌會議,建議林業部門立即查處、加強宣傳、消除風險。林業部門隨即迅速行動,上門向飼養人普及野生動物保護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依法將查獲的非法養殖的野生動物送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養殖,并對轄區內12家陸生野生動物養殖戶,40余家農莊、飯店進行了排查摸底,按照有關決定中關于嚴禁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要求開展行業整治。
三、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強化生態環境修復全程監督。綜合運用懲治、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各種措施,通過司法手段確保包括破壞林業資源在內的破壞生態環境被告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承擔生態環境修復等民事責任,著力構建打擊違法犯罪與保護生態環境并重的工作格局。廣西檢察機關強調刑事檢察部門與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的業務無縫對接,堅持打“刑事打擊+公益保護”的高效法治組合拳,在主動介入刑事案件,及時引導偵查,依法快捕快訴,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同時,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方式依法提出賠償損失、以替代性方式修復生態環境等訴訟請求,一并追究行為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責任,搭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責任追究體系。目前,全區各地檢察機關正在積極探索對損害林業資源無經濟能力的賠償義務人,由其以勞動形式參與補種補植,以勞務形式代償賠償義務的賠償模式。